所在位置:佳釀網 > 酒業(yè)新聞 >

砍斷假茅臺產業(yè)鏈當立足于源頭治理

2018-02-28 09:14  中國酒業(yè)新聞  佳釀網  字號:【】【】【】  參與評論  閱讀:

春節(jié)期間,茅臺等高端白酒需求量增大,“飛天茅臺”甚至出現了斷貨的情況,而假冒茅臺酒則乘虛而入。據媒體報道,2018年1月,西安的王先生花9萬元買了10箱“飛天茅臺”酒,經茅臺酒廠市場打假人員檢驗,全部是假酒,事后,涉案煙酒店被查封。

這些假冒茅臺從哪來?記者調查的結果說明了兩個問題,一是造假售假現象還比較嚴重,并形成了體系化、產業(yè)化和鏈條化模式;二是茅臺酒造假有原產地因素,并形成了一種地方經濟生態(tài)和市場文化。假茅臺的禁而不止、治而不絕,成為依附于市場肌體上的毒瘤,除了供需求市場因素外,跟監(jiān)管層面的失治和失靈,從而導致市場的失序有著密切的關聯。

刑法第140條“生產、銷售偽劣產品罪”明確,生產者、銷售者故意在產品中摻雜、摻假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,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的行為,就構成了犯罪。一瓶市場價1800元左右的飛天茅臺,假冒的不到200元便能買到,違法犯罪者動輒一年掙幾十萬、上百萬,如此暴利模式,究竟由誰來管控,又如何實現約束,既要看廣告又要看效果。在倡導依法治理,且經過了一個較長時間的規(guī)范,制售假冒茅臺的問題依然嚴重,個中原因值得探析。

從記者調查的情況看,在茅臺鎮(zhèn)買賣假茅臺酒已處于公開和半公開的地步,“只做大單不做小單”更說明,造假售假者膽大妄為甚至無所顧忌。對當地監(jiān)管部門而言,“眼皮底下的造假”未能得到遏制,才是假茅臺行業(yè)不斷滋生的原因,也只有追問“為何沒有得到有效治理”的問題,才能讓綿軟的責任變得堅挺起來。

優(yōu)先發(fā)展地方經濟的指向,往往讓地方決策者和管理者投鼠忌器,從而對制假售假問題視而不見、聽之任之,最終導致其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強成為地方一個龐大的產業(yè)。比如幾年前,在安徽省安慶市江鎮(zhèn)這座近4萬人口的小鎮(zhèn)中,“香精包子”造就的財富賬面收入就超過5個億,對于地方政府來說,光鮮的背后是“帶血的GDP”。廣西傳銷打而不絕,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明打暗縱。至于原因,中國反傳銷協會負責人一語道破天機:當地經濟能從中受益,大量外地人涌入能拉動經濟發(fā)展。當地一些官員也承認,正是因為將其當成一個產業(yè)來做,才使傳銷等違法行為完全失控。

回到假茅臺上來,盡管坊間傳聞“市面上的茅臺80%都是假的”,各地也開展了生產經營渠道的治理,比如重慶警方近日破獲一特大生產銷售假冒名牌白酒案,涉案金額逾千萬元。但顯而易見的是,若是只有渠道管控而無源頭治理,則很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。規(guī)范懷仁市和茅臺鎮(zhèn)的白酒生產行為,對制售假茅臺的行為給予嚴厲的打擊,既是維護當地地方形象和品牌聲譽的現實需要,也是規(guī)范全國性市場的迫切要求。

酒類企業(yè)數量達到了2811家的懷仁市,是名副其實的“中國酒都”,白酒行業(yè)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(yè),對地方經濟所作出的貢獻,亦可能造成當地對打假治劣有所顧忌。一個龐大的產業(yè)鏈條難免存在魚目混珠的亂象,治理起來也有諸多的負面效應。不否認相關方面之前在打假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,也不必質疑其打假的堅定決心。但“眼皮底下的造假”依然說明,在源頭治理上還需要持續(xù)用力,如何排除利益干擾而著力于整肅和規(guī)范市場,是對地方治理的最大考驗。讓造假者付出沉重代價,除了如何治的手段之問,還有誰來治和治得怎么樣的主體之究,這同樣也是實現源頭治理的現實憂思。

    關鍵詞:高端酒 茅臺  來源:澎湃新聞網  
    商業(yè)信息